GIST – 專欄 – 醫道 (2016年8月23日)

23/08/2016

GIST – 專欄 (東周網- 2016年8月23日)

腸胃道肌質瘤?應該不是惡性腫瘤吧?」安德魯三年前被證實患上腸胃道肌質瘤(GIST)時,還以為是良性腫瘤而已。最初,從無胃痛前科的安德魯突然胃痛得要命,內窺鏡一照,發現了一個八厘米大的腫瘤。雖然長在胃部的GIST比長在其他位置的惡性程度較低,但因他的腫瘤體積大,加上手術切除腫瘤後所進行的病理學結果顯示,其腫瘤的細胞分裂頻率高,所以腫瘤科醫生估計他的腫瘤復發風險相當高。不過,醫生補充,GIST是首個經研究證實手術後使用三年輔助標靶口服藥「伊馬替尼」可改善結果的腫瘤,它的副作用相對少,只有輕微肚瀉及眼皮浮腫。

安德魯知道自己腫瘤的復發風險高,便爽快決定接受輔助治療一年,屆時再按情況決定應否繼續。接受輔助治療初期,他真的出現輕微肚屙,但減少進食高纖及肥膩食物,已可解決情況。

使用伊馬替尼將近一年,醫生向安德魯分析更多最新研究,結果依然與之前一樣,使用輔助標靶治療三年的效果比一年好,所以安德魯決定繼續使用輔助治療。五個月前,他幾近完成三年的輔助治療,而最早的研究發表病人長期跟進報告,進一步證實接受三年輔助治療的效果比一年好。

安德魯聽罷很高興,一方面慶幸自己作出了英明決定,另一方面期待兩周後治療完結的一刻。不過,腫瘤科醫生提醒安德魯,未來要緊密跟進情況,每六個月進行腹部及盆腔掃描,一旦不幸復發時可及早診治,減低腫瘤抗藥性,大大提高成功處理復發的機會。

「腸胃道肌質瘤」這名字,令不少人以為是良性腫瘤。這典型的惡性腫瘤,手術後可在原位或其他腹腔位置復發,但極少遠轉移,有別於其餘大部分腫瘤,它們既會在原位復發,又會出現遠轉移。

除了血癌等血液有關的毛病以外,GIST是第一個被證實可用標靶藥對付的腫瘤。第一款面世的就是十五年前獲批使用的口服標靶藥伊馬替尼。這款被形容為魔法子彈的標靶藥,能作出良好的針對性療效,使用三至四年的病人仍無抗藥性,是目前最持效的標靶藥。至零六年,舒尼替尼用作GIST第二線治療獲批使用,七年後再有第三線藥物regorafenib獲批,供病人使用。

眾多腫瘤中,GIST也具最詳盡的有關研究,腫瘤大小、原發位置、生長速度、細胞分裂程度,以及導致腫瘤發生的KIT及PDGFRA基因突變等,都有詳細資料,指導治療方案及預計治療結果。而最近十多年有關GIST抗藥性的研究發現,抗藥源頭是KIT及PDGFRA進一步基因突變造成,而這個概念被應用在研究肺癌口服標靶藥的抗藥性問題上,結果同樣清楚顯示,肺癌抗藥性也是原本致癌基因進一步突變導致。可以說,GIST在腫瘤治療發展的領域上,也佔有一重要角色。

http://eastweek.my-magazine.me/main/57191